网络新民谣创作大赛颁奖典礼

2011-01-05 18:02    千龙网

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严力强为获奖选手颁发证书

国家一级演员、王玉兰老师表演“含灯大鼓”

小演员献上精彩的快板表演

  千龙网北京12月31日讯(记者 郭文博) 由北京市委宣传部指导,北京网络媒体协会携手北京人民广播台、北京电视台和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公司共同主办的“第二届网络文学艺术大赛暨网络新民谣创作大赛”于31日下午在古香古色的广德楼举行了隆重的颁奖典礼。从近1万5千首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的60首网络新民谣分享了23万元大奖,其中10首作品荣获“2010年十大网络新民谣”称号,每首奖金1万元;20首作品荣获“2010年精彩网络新民谣”称号,每首奖金5000元;30首作品荣获“2010年优秀网络新民谣”称号,每首奖金1000元。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络新闻宣传局局长李伍峰、北京市委副秘书长肖培、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严力强同志出席颁奖典礼,并为获奖者颁奖。

  继2009年举办的“首届网络文学艺术大赛暨网络小说创作大赛”取得圆满成功后,北京市委宣传部为进一步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培育优秀网络文化人才,继续打造具有首都特色的网络文化品牌,指导北京网络媒体于今年6月12日正式启动“网络新民谣创作大赛”,中国网络电视台、千龙网、新浪、搜狐、网易等14家网站为广大网民搭建了便捷的参赛平台和作品阅读平台,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公司还专门为大赛开辟了短信征集端口。8月12日,大赛完成作品征集,14家承办网站以及中国移动北京公司的短信端口在短短两个月内共收到参赛作品1万5千余首,专题总浏览量突破1300万人次。作品征集经过网民投票、网站初评和专家评审等层层筛选,评出《旅游谣》、《老奶奶》、《作秀广告》、《幸福歌》等60首获奖作品,并进行了网络公示。

  新时代新风貌 传统文学展新颜

  民谣是中国古代韵语体口头文学,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它率性简洁、形象生动、琅琅上口却又有着深远的人文关怀。本次参赛的1万5千首作品以丰富的主题、鲜明的语言风格,围绕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绿色环保、幸福生活、家乡变化等方方面面展开,很好地展现了新时代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为民谣这个传统民间文学注入了新活力。

  “2010年十大网络新民谣”中的《老奶奶》就是一首非常具有时代特征和气息的作品:老奶奶,真可笑,穿花衣,戴花帽,天天公园来报到。打腰鼓,吹小号,又是扭,又是跳,活象一个老宝宝。老宝宝,老来俏,笑一笑,十年少,再拍一个婚纱照。如今生活改善、社会进步,在不少城镇都能看到老年人集体跳舞、唱歌的快乐景象,正是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最为具体的展现。

  “2010年优秀新民谣”中的《新农村》:种田不交税,还领粮食补贴费。盖房不用愁,泥腿子搬进小洋楼。柏油路到门口,农民伯伯大步走。合作医疗不算啥,有了大病不再怕。电视线,电话线,炕头看看二人转。干罢农活上上网,咱也玩玩假农场。用生动、简洁的语言不仅描绘了农村的巨大变化,还形象地展现了农民生活中医疗、科技、娱乐等方方面面生活的巨大改善。

  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是许多参赛作品的主题,其中即有《小闺女》、《珍惜饭菜》、《地球大家爱》这样琅琅上口的童谣类作品,也有从具体行为入手的作品,比如《节水歌》:洗衣水,先别泼,留着废水把地拖。洗碗水,先别泼,留着废水冲厕所。淘米水,先别泼,留给小花解解渴。大家都来想一想,节水办法还很多。可见随着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提倡和积极引导,绿色、环保、低碳的意识已经深入人心。

  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也受到了不少参赛网民的关注,《新潮爷爷》、《上网谣》、《电脑宝宝来我家》等作品讲述的是电脑、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和快乐,而《手机歌》更进一步,说的是手机终端的多功能服务:新科技,日日新,如今手机真方便。打电话,发信息,玩游戏。写文章,发邮件,听音乐。存文件,读书报,看影视。可投影,拍照片,录视频。浏览网页上QQ,闹钟日历通讯录。蓝牙收音计算器,触摸手写大屏幕。三网双待双号码,GPS不迷路。科技时时在进步,明天一定会更好!

  本次参赛民谣中还有不少体现人文关怀的作品,比如“2010年精彩网络新民谣”中的《梦到妈妈》:枕着寂寞,拥着孤独。留守儿童,难以入眠。问问月亮,爸爸在哪儿?问问星星,妈妈在哪儿?月亮听了,对我微笑。星星听了,向我眨眼。眼角挂泪,梦到了爸爸。嘴角含笑,梦到了妈妈。鸟儿喳喳,奏起晨曲。脑中滴滴,催我早起。月亮别走,想我的爸爸。星星别走,想我的妈妈。用稚嫩的口吻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留守家中的孩子对父母的深切思念,读起来让人触动。在社会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等成为了突出的社会问题。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他们的教育、心理健康等存在令人担忧的状况。作者的笔触呼吁着政府和社会各阶层对留守儿童多一份关爱,多一些帮助。

  新形式新渠道 各地网民热情高

  因为民谣作品简单率性,讲究口语化、生活化的特点,以及本次大赛提供的便捷参赛渠道,所以参赛网民也比以往的网络文化活动更为全面,不仅有不少专业的文学创作者和热情的文学爱好者,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网民,他们用对生活最直白、真切的感受写成了新民谣作品。

  “2010年十大网络新民谣”中《新娘歌》的作者就是河南省睢县匡城乡一位年轻农妇,丈夫新婚不到一个月就到城里打工。作品中“新娘新娘在家忙,家里家外挑大梁。下田学开农用车,回家又养猪和羊。汗水湿了新衣裳,日头晒黑俏面庞。”就是她真实生活的写照,而“新郎新郎怎么样,莫忘家中苦新娘。在外莫与人争强,更莫贪恋野花香。只愿平安早回转,夫妻一起奔小康。”则表达了她对丈夫、对生活的美好期盼。没有很高的学历,也没有很深文学素养的她是在对其它作品的学习中完成了这首民谣。作品浓浓的生活气息和真诚的情感打动了网民和评委。

  “2010年精彩新民谣”中《新潮爷爷》的作者是普通的企业职工,在看到大赛消息后,发动了爱人、孩子一起来参与,一家人创作了多首民谣作品。作者介绍,大赛期间,讨论作品成为了一项主要家庭活动。

  “2010年优秀新民谣”中《小燕子》的作者为了打磨作品,将作品念给邻居家的小孩儿听,让孩子们做第一道评审工作。还有热情的网友创作了十余首作品参赛,还建立了专门的作品讨论区,结交了不少共同探讨新民谣的网友。

  本次大赛的参赛者不仅遍布祖国的各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还有不少来自海外的留学生、华人,带来了不一样的味道。

  新民谣老曲艺 颁奖典礼韵味足

  网络新民谣大赛依托网民的创作潜力,赋予了民谣这个传统文学形式新的生命,而为了更好地突出民谣作品民间、口头和韵味十足的特点,组委会又特别邀请了北京曲艺团的艺术家对获奖作品进行艺术再加工。

  颁奖典礼特别选在了中国最古老的戏楼之一的广德楼。北京曲艺团的艺术家用北京琴书、京韵大鼓、快书、单弦、群口快板等多种曲艺形式演绎了部分获奖作品,极具民族特色的配乐和唱腔让这些新民谣韵味倍增,更具传播力和感染力。其中,国家一级演员、王玉兰老师的“含灯大鼓”,口含烛灯还能清晰演唱,叫人佩服不已。宋民强、马小祥、刘西川和孙志诚四位曲艺家表演的“快手联弹”,即每位老师分心二用,与身边两位老师合作演奏两个民间传统乐器的绝活儿,更是让在场的观众连连叫好。用新民谣传唱新生活,用老曲艺品味新民谣,网络新民谣创作大赛颁奖典礼可谓有新意、有韵味。

  网络新民谣创作大赛获奖名单已经在14家承办网站公布,颁奖典礼也将在各承办网站视频播出。此外,大赛特别支持单位千橡集团还为部分获奖作品制作的精美动漫也将在大赛承办网站和支持媒体播出。